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1.dyndns.org)(xys888.dyndns.org)◇◇

博耶:生物机器如此美丽
 

  档案

  博耶

  (PAUL D. BOYER) 

  1918年7月31日出生在美国犹他州的小城普鲁沃。

  1997年79岁的博耶和英国剑桥分子生物学医学研究委员会实验室的约翰
 E 沃克因阐明三磷酸腺苷(ATP)合成的酶学机制,获1997年度诺贝尔化
学奖的一半;另一半授予丹麦的斯克。

  ATP是生物体能量的主要提供者,是细胞能量流的主要成分,是能量的通
用货币,在生物体新陈代谢中占据中心地位。ATP在体内代谢迅速,需要及时
合成补充,同时还要跨越一定的能障才能把ADP和无机磷合成为ATP。这种合
成是如何形成的,其机制是怎样的,一直都是科学家们特别关注的研究对象。
但这一过程的详细机制,却是在ATP合成酶结构被认识、阐明之后才可能实现
的。博耶从50年代初就开始了关于ATP形成的研究,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
ATP合成酶如何起作用,特别是这种合成酶如何利用能量制造出新的ATP。沃
克的结构模型,进一步证实了博耶提出的机制,在很大的程度上充实了博耶
的工作。

  ■博耶为本报特别题词:

  重视你的教育吧。学习自然和世界怎样使我们奇妙的生命成为可能。为
保护地球的壮丽图景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  保尔 博耶

  2001年10月10日

  手记

  ■博耶的警惕源于一种无奈

  在我此次采访的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,博耶是唯一对我的提问产生警
惕的人。

  原因是采访中接连提到的3个问题。这3个问题的第一个是:您是否认为
生物仅仅是一种机械?博耶用很长的时间阐述了他的回答,明确表明他不相
信上帝。接着同行的樊春海博士顺着这个问题提问:如果没有上帝的话,那
么生物为什么这么美丽呢?博耶回答说那是进化的功劳。为了证明这一点,
他还举了一个眼睛进化的例子。看着博耶为了向我们讲明白这两个问题几乎
费尽了口舌,我本来想转换一下话题,忽然想起了一些网站上人们关于达尔
文进化论热火朝天的争执,第三个问题便脱口而出:“您认为达尔文的进化
理论是完美的吗?”话一出口就后悔了。我心里暗自嘀咕,这不是和博耶叫
板吗?采访时间这么珍贵,还不如提个别的问题呢。

  博耶停顿了一下说,我不知道你们的媒体想要什么样的答案。我当时特
别想向博耶教授解释一下,我们之所以接二连三地提出上述问题,是因为社
会上盲目相信各种稀奇古怪观点的人还很多,我们让科学家站出来回答这些
问题的意思,也是想引导人们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。


  很显然,博耶的警惕源于一种无奈。这种无奈就是,尽管科学每天都在
突飞猛进地发展,然而迷信的流行从来就没有减弱过,博耶明确表示了他的
失望。他说,从伽利略所在的时代一直到今天,科学对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
没有太大的进展。“我们人类对于一些令人不快的东西总是有很强的蒙蔽自
己的能力。”

  ■博耶称跳班使他在体育比赛和向女孩求爱上占下风

  博耶在美国犹他州一个名叫普鲁沃的城市一直生活到21岁。博耶15岁的
时候,他的45岁的母亲生病故去。后来科学的进展发现肾上腺素可以治疗这
种疾病,但是已经晚了。博耶对生物学的兴趣部分来自于这一经历。

  博耶年少时的脾气不太好,经常和哥哥打架。他的鼻梁上至今仍留有一
个伤疤,那是被他的哥哥推进壁橱的玻璃镜子里时留下的。30年代的大萧条
使博耶家的生活非常拮据。母亲那时曾经鼓励博耶要有创造性,她甚至允许
博耶把橱柜的门和合页拆下,但前提是最后仍然能够重新安上。

  由于学习成绩优秀,博耶上小学的时候跳过班,这使得他在上初中时年
龄比同班同学要小。博耶自称这让他在两项运动中占了下风:一个是体育比
赛,一个是向女孩子求爱。女孩子不想和小博耶跳舞,而男孩子也从不把博
耶放在眼里。高年级后,博耶终于身量长足,体育课上的拳击混战中,博耶
绝对不会吃亏。而校内篮球队也开始欢迎他了。博耶非常尊敬他的高中化学
老师,在毕业留言里这位老师写道:“你已经证明了你是一个最出色的学生。”


  博耶在16岁时就高中毕业了,那时他认为自己已经非常成熟了。杨伯翰
大学离他的家只有几个街区,而且学费低廉,于是博耶到这里上了大学,那
时他喜欢化学和数学的逻辑性。大学快毕业时,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后
半生的命运,博耶看到了威斯康星研究基金会设立研究生奖学金的公告,他
的申请最后得到了批准。

  对话

  记者:现在许多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开始转行研究生物学问题,这是为什
么?

  博耶:我觉得主要因为生命是非常迷人的。我上中学的时候开始对许多
生命现象感到好奇,曾经考虑过诸如植物是怎么生长的,肌肉又是怎样收缩
的等问题。这些问题非常复杂,你在宗教中找不到答案,只能去科学中寻找。
但我原来一直觉得生物学不是真正的科学,不像数理化那样让人感觉到实实
在在,看得见、摸得着,所以我最初学的是数学和化学。后来我发现可以用
化学的方法研究人是怎么运动的——就是人们所谓的生物化学。

  我在威斯康星大学第一次做生化实验时,先设计了实验的过程,通过实
验可以验证研究的结果。那时候我设计好实验,去问教授应该是什么结果,
教授说,我也不知道。这样我就需要一再做实验去验证结果。事实上当时我
经常提一些并不重要的问题,虽然不重要,但因为当年没有人知道这些问题
的答案,所以我们研究的问题是最前沿的。我觉得这段经历非常有价值,它
给我一种研究问题时的满足感,我终于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了。

  记者:您是否认为生物学仍然是一个年轻的领域?

  博耶:是的,生物学仍然是一个年轻的科研领域,生物学,包括生物化
学,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。许多我们现在不明白的东西有待弄明白,许多尚
未发展的东西有待发展。

 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,生物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。从20世纪下半叶开
始,以研究DNA为主的遗传学成了生物学的主流。对生物学来说,上个世纪是
非常精彩的一个世纪。

  记者:您研究的ATP合成酶能够使机体里的能量进行转化,这个过程有点
像汽车在燃烧汽油。那么您认为生物体仅仅是一种机械吗?

  博耶:你们看我窗外的树,它是多么完美的生物机械。树体内的化学反
应实际上和人体内的化学反应一样;或者我们说小白鼠,它是实验室中常用
的实验材料,它体内的化学反应也和人类一样。而灵魂是非常难以下定义的,
也非常难以进行实验,例如当灵魂出现的时候,人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。我
认为人类没有特殊的灵魂,但是我自己也没有什么证据。

  几年前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作了一个调查,想知道哪个科研领域
的科学家更容易相信上帝,以及科学家的成就和他们的宗教信仰有没有关系。
结果发现,生物学家是最不容易相信上帝的,而数学家、物理学家和社会学
家更倾向于相信上帝;此外,一个科学家取得的成就越大,就越不容易相信
上帝。这两个证据都能证明我不相信上帝:第一我是生物学家,第二我获得
了诺贝尔奖。所以我不相信超自然的东西。

  记者:人们都感叹生物的美丽,有些人往往认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一
个造物主,那么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呢?

  博耶:原因是生物的进化。举个例子,一个欧洲的科学家,曾经研究眼
睛的进化过程。眼睛是一个具有非常特殊功能的器官,那么自然选择是怎么
进化出了眼睛这个非常特殊的器官的呢?

  我们先来考虑单细胞生物,它要适应周围的环境,首先要对黑暗和光亮
的外界刺激有一个感觉。那么就会有这么一些细胞,它们能够根据昼夜交替
或说有没有光产生一些信号。实际上这是眼睛在形成过程中最开始的阶段。
我们发现有些单细胞生物能感觉到白天黑夜、有没有光,紧接着的一个问题
是生物怎么传播这些信号?如果要传输信号的话,就必须发展出神经来。所
以当我们讨论多细胞生物的时候,有的细胞对光有感觉,而有的细胞会传输
这些刺激。科学家因此把人眼的进化追溯到只有单细胞生物的时候,那些对
光有感觉的细胞就生存下来,没有感觉的就灭绝了。因为细胞必须生存,所
以进化到现在,生物就有各种各样的视觉器官。

  记者:那么您是否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完美的?

  博耶:当然不完美。但我想说的是进化不是一个假说,而是一个事实。
用DNA和微生物做进化实验的话,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展示这个事实。当你说
进化是一个假设时,实际上已经倾向于神创论是对的。在我们这儿,曾经有
一个公共的非盈利性教育电视台播出了一个关于进化的节目,他们拿进化论
和神创论来作比较,神创论的观点是地球上的物种是如此地复杂,不可能通
过自然的过程形成,一定是有神创造的。实际上电台在比较这两个理论时,
已经有倾向性了。这样做的结果已经给公众一个印象,好像神创论是对的。


  记者:当科学家能够知道人类所有基因的功能后,人类的秘密是不是就
揭开了呢?

  博耶:如果能够把所有蛋白质的功能都解释清楚,当然可以解释人类的
所有秘密,但这是一条很长的路。

  我们又回到人有没有灵魂的问题上。在我眼里,人类作为生物机器是非
常完美的。生物机器这个词听起来不是那么高级,但同样是美丽的,这种美
丽正是来自我们对自然的了解。正因如此,我们才能说出这样的话。

  人类为什么最后进化出了感情和思想?例如现在你和你的同事在一起,
你不希望他受到伤害,为什么?这是因为一个人不仅是作为个体存在的,他
同时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中。在社会中,人们相互交流与合作,最后形成了道
德观念,这种道德观念约束了人类,使其具有了与其他生物不同的行为,这
样人类更加关注自己的幸福,最后进化成了更加高级的生物,这也是自然的
一种进化。

  记者:最后想知道您对克隆人是什么样的态度?

  博耶: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制定一个法律去禁止克隆人。从科学的角度来
说,克隆人是不应该被禁止的,我们应该科学地去探讨这个问题,想想怎么
利用这项技术。从生物的角度讲,克隆人有可能会造成一些有缺陷的生物,
虽然这不是一件好事,但不应该因此而禁止克隆人。

  科学研究就是寻找一些重要问题的答案,它往往需要我们做一些其他的
事来激励其前进。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:我们要寻找钻石,找来找去,最后
可能没有找到钻石,但是发现了煤矿,这也是有用的。

  ■本报记者田利平自美国洛杉矶报道

  ■翻译/王坚博士 樊春海博士
 
《北京青年报》 2001年11月7日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1.dyndns.org)(xys888.dyndns.org)◇◇